成都石板灘四年級作文輔導內容報名時間 _戴氏小學補習班
導學案設計課題包含分課型新授課設計說明平均分的兩種不同情況,如果只從結果上看是無法區(qū)分的,都是每份同樣多。學生只有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經歷動手分的過程,才能體會到平均分的方法的不同,為理解“等分”和“包含分”這兩種平均分的不同情況奠定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注重讓學生在邊擺邊說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平均分活動在腦海中的相應表象,從而建立相應的概念,深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1.重視平均分的過程。通過學生動手分一分、...
,戴氏教育小升初補習班,初一文化課提分復習,讓孩子提前適應初中上課方式,做到學習思維的轉變。
導學案設計
課題 |
平均分
課型
新授課
設計說明
1.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經驗,促使生成多樣化的分法。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數(shù)學學習是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的一種自主建構過程。本設計引入具體生活情境,通過參觀科技園的準備活動,讓學生體會到學習除法的必要性。同時讓學生在已有“數(shù)的組合”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動手分一分,促使學生生成多樣化的分法,為下一步學習平均分奠定基礎。
2.加強比較,突出平均分的含義。
在教學中適時恰當?shù)剡\用比較法,引導學生加以區(qū)別,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本設計在學生進行動手分配以后,設計了展示不同的分配結果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觀察比較,思考哪種方法更公平,說一說公平的分法有什么特點,通過從“形”到“數(shù)”等多方面比較,突出平均分的含義。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小棒 糖果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效果檢測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6分鐘)
1.課件出示教材7頁情境圖:仔細觀察畫面,從中你能發(fā)現(xiàn)哪些信息?
2.拋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他們是怎樣分這些食品的呢?哪種分法才合理呢?
3.導入新課。
1.觀察后匯報:同學們要去參觀科技園,買了很多食品,他們正在分這些食品。
2.思考后交流匯報:應該每人分得的一樣多才合理。
3.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
1.填空。
6=( )+( )
6=( )+( )+( )
6=( )+( )+( )+( )+( )+( )
二、操作實踐,體驗過程。(20分鐘)
1.引導學生回憶6的組合。
2.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教材8頁例1,體會平均分。
3.引導學生思考發(fā)現(xiàn):哪種分法比較合理?為什么?
4.總結得出結論: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引出課題,板書課題:平均分)
5.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語言表述平均分。
(1)鼓勵學生獨立完成教材8頁1題,說一說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2)組織學生完成教材8頁2題,用數(shù)學語言表述自己對平均分的理解。
6.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教材9頁例2:把18個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幾個?分一分。
7.引導學生比較各組不同的分法是不是都是平均分。
8.引導學生用圈一圈、畫一畫的方法完成教材9頁“做一做”。
1.說一說6能分成幾和幾,并完成學情檢測卡。
2.以小組為單位動手分糖果,然后匯報分法。
分法一 1 1 4
分法二 1 2 3
分法三 2 2 2
3.觀察、比較,引發(fā)思考:第三種分法每份都是2顆,都一樣多,這樣分比較合理。
4.利用課前準備好的學具,組內動手分配,交流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5.用數(shù)學語言表述平均分。
(1)獨立完成,組內說明方法,再全班匯報。
(2)先自己動手分一分,再學習用數(shù)學語言描述自己分的方法:一共有16片楓葉,每4片一份,平均分成了4份。因為每份都是4片,一共是4份,求一共有多少片楓葉,就是求4個4是多少,所以用4乘4,等于16片。
6.以小組為單位,動手分一分(用小棒代替橘子)。然后匯報結果:把18個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個。
7.各組匯報分法,然后比較得出結論:無論怎樣分,只要每份同樣多,就是平均分,最后是每份3個。
8.獨立完成,然后匯報結果: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5盒。
2.下面哪種分法是平均分?是的畫“√”,不是的畫“×”。
◆◆ ◆◆◆
◆◆ ◆◆
( )
( )
3.先圈一圈,再填空。
○ ○ ○ ○ ○
○ ○ ○ ○ ○
10個○,平均分成5份,每份( )個。
4.分一分。
15個草莓,平均分成3份,每份( )個。
5.先用12根小棒分一分,再填空。
(1)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2)平均分成3份,每份( )根。
(3)平均分成4份,每份( )根。
(4)平均分成6份,每份( )根。
三、練習鞏固,拓展提高。(10分鐘)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完成教材11頁1題,并說明理由。
2.指導學生動手畫一畫,完成教材11頁2題,小組內交流分法,并引導學生用完整的語句表達結果。
3.引導學生獨立完成課堂活動卡,并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分的。
1.完成教材11頁1題,并說明理由。
2.親自動手畫一畫,小組內交流分的方法,并匯報分的結果:把9個笑臉平均貼在3條線上,每條線上應貼3個。
3.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分法及分的結果。
6.填空。
(1)6個,每個小朋友分2個,可以分給( )個小朋友。
(2)6個,每個小朋友分3個,可以分給( )個小朋友。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4分鐘)
1.總結本課所學知識。
2.布置課后作業(yè)。
回顧本節(jié)課的學習探究過程,說說自己的收獲。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平均分》導學案教學案設計】相關文章:
導學案設計課題除法課型新授課設計說明除法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對除法概念的理解與掌握情況是學生探索求商的方法和用除法解決問題的重要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為幫助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注重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關注平均分的結果,通過動手分一分、用語言表述操作過程、寫出相應的算式、說說算式表示的意思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真正理解除法的含義。1.經歷用算式表示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本設計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
導學案設計
課題 |
包含分
課型
新授課
設計說明
平均分的兩種不同情況,如果只從結果上看是無法區(qū)分的,都是每份同樣多。學生只有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經歷動手分的過程,才能體會到平均分的方法的不同,為理解“等分”和“包含分”這兩種平均分的不同情況奠定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注重讓學生在邊擺邊說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平均分活動在腦海中的相應表象,從而建立相應的概念,深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1.重視平均分的過程。
通過學生動手分一分、擺一擺,讓學生在操作中感受平均分的另一種分法——“包含分”的特點,理解“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4份,實際就是求8里面有幾個2”。同時引導學生填一填、說一說,強化學生對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的語言表述,為學習除法的含義奠定基礎。
2.借助比較,加深對平均分的理解。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應用比較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本質屬性,掌握知識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能夠實現(xiàn)知識的有效遷移,促進知識的建構與記憶。本設計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兩種不同情況的平均分活動,讓學生體會到平均分的方法雖然是不同的,但從結果上看,其本質卻是相同的。那就是無論是哪種平均分,最終都是要每份分得同樣多,從而加深學生對平均分含義的理解和運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效果檢測
一、復習引入。(5分鐘)
1.課件出示:(1)把12個蘋果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2)把12個蘋果放在4個盤子里。引導學生認真讀題,比較兩句話的異同。
2.引導學生回憶平均分的含義。
1.讀題,組內交流,通過比較得出結論:第一句要求平均分,就是要每份分得同樣多。第二句沒要求平均分,就是說每盤放幾個都可以。
2.回顧學過的平均分的含義: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1.先用10根小棒分一分,再填空。
(1)平均分成2份,每份( )根。
(2)平均分成5份,每份( )根。
二、探究新知。(15分鐘)
1.課件出示教材10頁例3,引導學生動手分一分,邊分邊說:每2個一份。
2.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平均分和包含分的異同。
3.引導學生進一步區(qū)別兩種分法。
(1)引導學生把教材10頁例3改寫成上節(jié)課學過的問題。
提示:上節(jié)課學習的分法是知道要平均分成幾份。
(2)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然后用完整的語言表述結果。
4.鞏固練習。
(1)15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幾份?
(2)把上題改寫成另一種分法的題。
5.師生共同總結包含分。
1.以小組為單位,動手分果凍。邊分邊強調:每2個一份。然后匯報結果: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4份。
2.觀察直觀圖,比較、思考,然后小組內總結、匯報。
不同點:平均分是把物品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有幾個。包含分是告訴每份分幾個,求能分成幾份。
相同點:不管是哪種分法,最后都是每份分得同樣多。
3.通過改寫、動手分,進一步區(qū)別兩種分法。
(1)根據教師提示和對比得到的不同點,學生改寫教材10頁例3:8個果凍,平均分成4份,每份分幾個?
(2)動手分果凍,然后匯報:8個果凍,平均分成4份,每份分2個。
4.動手操作,思考完成練習。
(1)15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5份。
(2)改寫(1)題。
15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分幾根?(生動手操作,分一分,匯報結果)
15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分3根。
5.再次明確包含分。
2.動手分一分,再填空。
(1)6個,每個小朋友分2個,可以分給( )個小朋友。
(2)6個,每個小朋友分3個,可以分給( )個小朋友。
(3)6個,每個小朋友分1個,可以分給( )個小朋友。
3.你會分嗎?
9根,每只
分3根,可以分給( )只
。
三、鞏固提高。(15分鐘)
1.指導學生通過擺一擺、填一填和說一說,完成教材10頁1、2題,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包含分的含義,加深對包含分的認識。
2.引導學生獨立完成教材12頁5題。
3.引導學生完成教材12頁7題,然后觀察對比兩種分法的異同點。
4.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教材12頁9題。拓展思維,加深對平均分含義的理解,并能正確運用平均分的知識解決問題。
1.獨立完成教材10頁1、2題。
(1)動手擺一擺。
(2)填一填,明確分的結果。
(3)說一說,加深對包含分的理解。
2.獨立完成,通過圈一圈、畫一畫,理解“16罐蜂蜜,每4罐分給一只小熊,求能分給幾只小熊,就是求16里面有幾個4,有幾個4,就能分給幾只小熊?!?/p>
3.獨立完成,比較兩種分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組內交流,然后匯報。通過觀察對比,理解平均分的兩種分法都是要求每份分得同樣多。
4.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擺一擺、分一分完成,然后匯報各自的分法。
分法一 18個小圓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6個。
分法二 18個小圓片,每2個一份,可以分成9份。
分法三 18個小圓片,平均分成9份,每份分2個。
分法四 18個小圓片,每3個一份,可以分成6份。
分法五 18個小圓片,每6個一份,可以分成3份。
分法六 18個小圓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9個。
……
4.填一填,說一說。
( )條,每個
里放3條,可以放在( )個
里。
5.
(1)8朵鮮花,平均插在2個花瓶里,每個花瓶里插( )朵。
(2)8朵鮮花,每4朵插一瓶,可以插在( )個花瓶里。
四、總結升華。(5分鐘)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
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包含分》導學案設計】相關文章:
,
戴氏教育小學文化課補習
戴氏教育小學文化課補習培訓,成都小學文化課補習上百校區(qū),就近咨詢,專屬定制學習提升方案
教案設計設計說明布魯納的多元表征理論表明,對數(shù)學概念的理解有多種方式,多種方式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才能深化對概念的理解。因此,本節(jié)課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并在此基礎上用數(shù)學語言描述平均分,加深學生對平均分的含義的理解。1.注重指導學生用語言描述平均分,實現(xiàn)“多元表征”的統(tǒng)一。本設計鼓勵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對比,發(fā)現(xiàn)“平均分”的特點,繼而親手進行平均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最后引導學生...